水順公司強化企業未來競爭力
導入數據聯網 即時監管產線效能
也許你手邊正在使用的收納櫃或整理箱,就是來自水順製造的產品。69 年,創辦人黃水順在臺南成立了「大順實業社」,以生產農具與小型家用品為主,之後更名為「水順股份有限公司」。二代黃英文總經理接班後,積極規劃轉型而加入 N 世代學苑實戰班,並在各方技術團隊的協助下,逐步解決水順所面臨的迫切問題。
「雖然正式接班是在 94 年,但早在這之前我就已進入水順上班。」二代接班人黃英文總經理說,父親的規劃是讓他回來接班,他進公司任職之後,也得和一般基層員工一樣,備料、扛重物、顧機台等勞力活,他一樣都沒少做!直到黃英文在父親逝世後正式接班,已經進入公司工作 9 年之久,該磨練與歷練的都臻於成熟,他在98 年成立「HOUSE」品牌並進駐量販市場。
一代計畫性佈局,二代接班無縫接軌
黃英文回想當時,他和弟弟、妹妹陸續回來任職時,父親就安排他們分別負責不同的部門與事務。「兩代之間在公事處理上雖然還是有摩擦,但很感謝父親給我們很大的空間。」他不諱言看過不少一二代接班之所以產生問題,關鍵大都在一代肯不肯放手。他笑說:「我們算是比較幸運的!」黃英文和弟弟妹妹各自分工,他負責公司整體管理,妹妹擔任財務長、弟弟則專責業務,彼此之間互相協助。
▲ 黃英文觀察,塑膠產業面臨著消費者排斥、基礎人力短缺、技術傳承等迫切問題。
近年環保意識興起,加上各國政府祭出減塑法令,勢必要求塑膠產業創造循環經濟和減少塑膠材料的消耗。「塑膠製品長期以來都肩負著一種原罪。」除了接班企業,還有另一個塑膠公會副理事長身分的黃英文無奈地說,塑膠之所以成為民眾厭惡的東西,原因或許和它太便宜、材質太輕薄、回收價值低等因素有關,以至於容易任人隨意丟棄或飄浮到河裡、海裡。「否則塑膠和金屬一樣,也是從大自然而來的產物。」他進一步提到,塑膠依用途來區分,可分為工業用、醫療用與民生用品,近年一再受到爭議的大都在民生用品類,因為工業與醫療用產品被賦予特殊要求用途,不太會成為爭議焦點,生活類塑膠產品因此難以擺脫污染環境的污名。
環保三部曲:節能、循環材料、減少塑膠依賴
97 年政府推行減塑政策,加上環保意識的覺醒,以塑膠材質生活用品為主要銷售產品的水順,於是開始思考推動循環經濟產品,著重於生態環保的議題,改善製造設備、利用蚵殼海洋廢棄物再製等,讓公司整體生產的排放量降低,推動後不僅效能顯著,也大幅降低成本。黃英文說:「一開始預計的投入成本高得令我們卻步,因為與一般傳統設備的差距頗大!」但實際運作10年來才發現,回收的效益相當好。黃英文拿以往主要的加工設備「射出成型機」來說,水順把過去的傳統馬達改成新型的伺服馬達後,節能效果以稼動率來計算,大約四年就能回收。」對於投資年限可達15年左右的新設備,他感到相當划算。
水順在材料上也做了改善,以價格較高但節能效果較好的環保材料取代原有材料,使得加工溫度得以下降15%、冷卻時間縮短了10%,相對電力也可省下10%,往節能減碳的方向邁進了一步。此外,還包括使用循環材料、用填充材料來減少對塑膠的依賴。「這三大方向,是水順在環保議題上所做的產業發展佈局與規劃。」黃英文希望在品牌經營上能越來越趨向環保。
環保、人力短缺、技術傳承,塑膠產業三大迫切問題
站在既是業者、也是公會理事長的立場,黃英文認為塑膠產業目前所面臨的,包括:塑膠受到消費者排斥之後業者要如何因應、基礎人力日漸短缺、技術的傳承等三大迫切問題。「這三大問題都脫離不了數位轉型!」為此,水順開始規劃數位轉型,藉由數位化提升生產及設計量能、針對市場趨勢與需求,強化綠色研發能力開發新產品,同時也主動爭取與國內外大廠合作機會,共同研發農業、醫療、汽車零配件等領域的應用, 強化公司未來競爭力。
▲水順也推動循環經濟產品,改善製造設備、利用蚵殼海洋廢棄物再製等。
水順在一年前就開始做數據聯網,想將現場生產數據傳送至戰情中心做監管,但有些技術盲點還找不到破解方式。於是去年在高雄一個產業媒合活動上,機緣巧合下參與了 N 世代學苑實戰班。由黃英文總經理領軍,偕同特助鄭晟宏、資訊經理方振勇等幹部成立了數位專案團隊,在數位導師李偉恩顧問的建議及技術團隊的協助下,合力將水順所面臨的問題一一解決。
黃英文指出,當初最迫切的問題、同時也是數位轉型的主軸包括:A. 人工紀錄現場數據,容易錯誤及遺漏。B. 機台運作狀況未能以系統監控,無法管控機台運作狀況,不能及時提醒維護,影響生產效率與產品品質。C. 缺乏完整生產履歷紀錄,日後發現產品有異常時,難以追溯過往紀錄。D. 無法準確評估標準工時、生產週期、達成率、不良率等,不利於企業決策判斷。
組成專案團隊並導入數位工具, 力求「讓數據說話」
「導入數位工具是因為所有的機台設備等都沒有數據,全部使用人工紀錄,在生產過程中不僅容易出錯,想要解決時也無從追查起。」鄭晟宏說,基於「讓數據說話」的期待下,由黃總經理領軍、加上他和方經理,共同組成專案團隊投入數轉。主要執行者方振勇則扮演內外部的溝通橋樑,把公司內部的需求轉化成資訊語言,傳達給外部配合的廠商及工程師等,進而開發出適用於水順的資訊系統。他說,團隊都很感謝 N 世代學苑數位導師的建議,並且引進技術團隊,獲得非常大的實質幫助,其中有個建議最讓方振勇有感。「在視覺管理上,傳統強調的是走動式管理,但對水順來說較無法發揮即時功能,我們已走向資訊化及視覺化管理。」他說,導師的建議讓管理人員能更細膩地去判讀正確的資訊。
▲水順從一年前開始做數據聯網,慢慢朝向讓現場生產數據可即時傳送至戰情中心做監管。
數位導師李偉恩指出,水順一開始想要現場資訊透明,希望導入 MES(製造執行系統) 來提升產能、良率、機台稼動率等。但他建議要先貨比三家,評估功能是否能滿足需求、服務品質是否良好、價格合不合理等,把這些條件都考慮進去後,再選定滿意的廠商開始進駐。在使用的過程中,黃英文發現系統除了滿足原先的需求外,還能做數據的系統整合以及模具管理,性價比遠超過了原本的需求。此外,李偉恩也針對水順所提出的需求,分享了短、中、長期三階段的數位轉型藍圖建議。
藉由數位轉型學習 促進工作效能提升
參與轉型計畫的過程中,鄭晟宏坦言剛開始同仁的接受度不高,除了不明白各項數據背後代表的意義,也認為增加了工作的負擔。直到數位系統導入後,蒐集到的即時數據發揮作用,再加上數位導師與系統商的配合與幫忙,得以達到目前令人滿意的目標。「現階段部分人工記錄仍與數位同步運行,但同仁們也慢慢感受到數位導入的益處,畢竟人工處理還是有無法即時及誤差的問題。」黃英文也說,在人力日漸缺乏的情況下,反而能減輕員工的工作負擔。
「在參與 N 世代學苑之後,改變最大的是現場的員工。」鄭晟宏有感地說,以往他們對產能達成率、不良率等都沒有概念,只是例行性填寫,但有了看板後數據清楚呈現,不僅能對彼此間的工作效率起互相比較的作用,公司也能從工作效益中給予員工獎勵,無形中提升了工作士氣。但他也坦言,要讓員工從傳統方式轉向數位化,仍是一大挑戰。
黃英文也指出,特別感謝擔任產業教練的至寶光電周青麟創辦人,在品牌建立、行銷推廣層面,給了水順諸多建言,且在給予建議之前,特地對水順及相關產業做了市調。「這讓我非常震撼!因為他的領域並非這個產業,卻能對我們有如此透徹的了解,給予的建言也十分直接,直指問題的核心。」黃英文說,從水順展開轉型計畫以來,無論是透過 N 世代學苑或其他管道學習,都觀察到同仁獲益良多,整個公司的氣氛開始變得不一樣。「這個計畫也將會持續下去,因為改善是沒有截止點的,ISO 的精神就是持續不斷地改進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