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:::

英本工業創立「生森の木」,實現循環經濟

綠建材之數轉藍圖, 邁向ESG淨零碳排

聯合國巴塞爾公約喚醒世人對廢棄物的重視,眾多標普500企業以此為ESG推行。英本工業是臺灣半導體封裝導電性載帶(Tape & Reel)包材的開拓領導者,當年排除外商獨霸市場的局面。企業擁有使命感,由二代鄭安茹領導新創事業部,打造工業下腳料回收再利用的模式,將半導體封裝載帶(Carrier Tape)回收再造,研發出「生森の木」綠建材。在進入市場之際,鄭安茹報名「N世代學苑共學班」,由聯經數位副總經理黃雅慧擔任班導師,為新品牌、新產品指引前進的明燈。

美國西北大學傳播研究所畢業後,鄭安茹進入美國一家環保顧問公司任職,負責為標普500企業執行永續專案。她從工作中獲得啟發,這些大企業追求零廢棄物的做法利人利己,既實現理想,也帶來收益,更成為企業永續的核心。

不過在環保公司眼中,金屬具有高回收價值,塑膠卻不甚討喜,因為化合物太難懂,光是分類就成問題。這令她感到困惑,生活中使用塑膠何其多,若因低價值、難分類就不回收,地球生態堪慮;她同時想起,父親鄭朋仁苦心經營的英本工業正是相關領域。

▲ 工業下腳料、車燈不良品皆可粉碎造粒做為製造生森木的原料。

鄭安茹說︰「我從小耳濡目染,知道塑膠做好回收仍可再利用。我不禁思考,追求零廢棄物的做法能否在家鄉實踐,如果可以,不僅對環保盡了心力,也能做為企業的ESG,我相信,其中必定還潛藏著商機。」

當顧問公司提供升職機會,開出10萬美元年薪的條件,鄭安茹猶豫了。她問自己,到底該留在美國工作,還是將兼具環保與商業的模式帶回臺灣?心,很快給出了答案,於是她謝絕公司的美意,收拾行囊返鄉。

把新模式帶回臺灣,兩代夢想有了聚焦

做為英本第二代,鄭安茹從未被要求接班,在求學與就業的過程,父親總是尊重她的興趣和選擇。她在美國工作接觸環保回收,進而想把追求零廢棄物的模式帶回臺灣,第一個被她打動的,正是父親鄭朋仁,英本工業的董事長。

這位睿智老爸在聽了女兒介紹的新模式後,認同這是值得企業投入的事,他邀請鄭安茹加入英本主持新創事業部,一起把這個創意落實,從此,兩代的夢想有了聚焦。

為尋找料源和訪問工廠,鄭安茹往返於臺美之間;為加強對塑料的認識,她在遠端視訊中,直接燒聞塑膠,描述氣味請父親判斷是什麼材質。當政府因巴塞爾公約而頒布新條例,英本立即申請到新北市第一張塑膠製品廠回收再利用執照,儘管審核過程嚴格,卻是好的開始。

英本勇於自我突破,三人共創策略聯盟

1975年創立的英本工業從事上游原物料的製造與開發,賦予應用材料新生命,核心產品包括ESD導電性材料、血糖試片基材、防疫抗菌材料,以及剛開發的仿實木環保綠建材「生森の木」。

聯合國巴塞爾公約決議加入廢塑膠後,全球廢塑料處理面臨更嚴峻的規範。英本工業取得環保再利用執照,跨足環保再生領域。2019年啟動高分子仿實木材料研發計畫,致力研發可循環、環保、經濟價高的仿實木材料;2020年1月於宜蘭頭城設立3000坪仿實木廠正式投產營運,第一期設立四條生產線,每月產量達350噸;同年8月「生森の木」品牌成立,以創新設計、景觀價值、品質優先、永續材料為核心理念,結合現代工業風格,開發出生森木系列製品。

鄭朋仁表示,臺灣每年產生6000噸無法重複使用的載帶材料廢品,對環境是很大的挑戰。從前英本服務科技廠,廢棄物透過環保回收公司統包,混合其他產業的廢棄物,被製成再生粒,應用在低階產品;鄭安茹歸來後,擔任英本新創事業部經理,建立的新模式更符合循環經濟,透過生森木造粒廠,把國內外半導體封裝包材回收再造,製成高附加價值的綠色材料,不僅供建築業使用,還衍生更多用途。

▲「生森の木」集合了鄭安茹(左)、鄭朋仁(中)與蔡崇欽的夢想,形成堅實的策略聯盟。

「生森の木」集合三人的夢想,除了鄭朋仁與鄭安茹父女,還有鄭朋仁20年交情的老友蔡崇欽─創意源自鄭安茹的發想,她是國際事業部經理,負責品牌行銷與推廣;蔡崇欽擔任宜蘭廠的掌舵者,對塑膠應用極具經驗,他扛起製造生產的大樑;鄭朋仁是英本工業的董事長,身為應用材料專家,他支援生森木的研發與技術。三人共同創辦品牌,形成堅實的策略聯盟;仿實木廠設立於好山好水間,經得起環保考驗。

100%回收再利用,Let's save a tree

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對綠建材的認證,歸納為健康、生態、再生、高性能四類,「生森の木」符合健康與再生兩類;它擁有綠建材標章,不是木材,卻可代替實木與原木,是100%可循環的聚苯乙烯(PS);最特別的是,它有別於市面上多為非環保材質的PVC塑木等材料,並有許多會添加大量木粉,導致必須使用石化添加劑,無法100%循環再利用的塑木(WPC),生森木不添加木粉與劣質塑膠垃圾料,不會長斑、長黴,更不含甲醛,通過SGS檢測,對人體和環境都無害。

鄭朋仁自豪地說︰「生森木沒添加任何木粉,所以能100%回收再利用。這是臺灣第一個送審綠建材沒加木粉的新材料,因為前所未有,審核時,相關單位特地向化學與物理學者請教,確認符合環保標準。」

創立「生森の木」之初,共同創辦人把這新材料的發展核心設定為「新創設計、景觀價值、視覺效果」,致力推廣綠建材之用,但又不自限於建築營造業,因為它擁有無毒、耐用與防潮特性,可創造多元價值,被運用在其他製品上。

▲仿實木廠第一期四條異型押出生產線,每月產量達350噸。

在建築營造方面,蔡崇欽推薦用於戶外休閒設施、戶外景觀設計、濕地休閒設施、園藝周邊,以及室內設計等場域。他舉例,歐美常搭配金屬或玻璃材質,用來建造小木屋或裝飾鐵皮屋;在雨水較多的國家,房子容易出現漏水問題,有人以這類材料直接疊掛於外牆,不必抓漏就解決漏水問題。

在多元運用方面,養蜂業、畜牧業與寵物市場是生森木的另類商機。有森林的地方就有蜂農,蜂箱的使用量很可觀,且多數為人工製造、就地採購。英本向宜蘭大學養蜂場請益,用生森木研發智慧蜂箱,除了突破傳統設計,還修改結構方便組合;英本也拜訪苗栗農改場的蠶蜂研究中心,希望製作的生森木蜂箱既符合臺灣蜂農需求,也能銷往國際市場。至於亞洲唯一私營的實驗豬場,希望以生森木為小豬打造棧板,以取代成本高、活用度不佳且冰冷的金屬高床或棧板,讓小豬過得更舒服。生森木也被用來製造狗屋或寵物床,這種新材質無毒且乾淨耐洗,很適合在戶外或室內替貓狗打造溫暖的窩。

參加N世代共學班,導師陪伴討論解關

創業之路不可能毫無困難,生森木要挑戰現有市場,難免遇到關卡,這也是鄭安茹參加「N世代學苑共學班」的主因。N世代學苑安排的班導師是聯經數位副總經理黃雅慧,她與聯經數位輔導顧問鄔承軒,陪伴鄭安茹進行討論及推演。

鄭安茹的問題包括出貨後,如何辨識英本的生森木,然後進行回收再利用?如何完成碳足跡的計算與追溯?而現有員工不熟悉資訊軟體,也不瞭解數位化的效益,數位系統人才的匱乏,也是難處之一。

對此,導師及顧問給出的解方,分別是導入RFID,做智能標記,以及先將物料、配料、技術檔案、配套規範、產線資料等基礎建設數位化,最後再透過輔導及鼓勵方案培育相關人才。

鄔承軒認為,市場傾向客製化產品,而「生森の木」有靈活調整的能力,「所以數位化一定要趁早,才能相得益彰!」訪視工廠時,他看到產線有人拿手電筒在確認有沒有積料,倘若規模快速擴大,很難不發生漏失,「最好盡早以監測器替代,其他如切割排程、溫度掌控,也可透過系統來管理。」

除了以RFID解決生森木的識別認證,顧問預告了接下來需要的數位工具,包括ERP、PLM和MES,「未來『生森の木』的產線將因客製化不斷變化,自動化是解方。在數位化與自動化同步增長之際,人才的養成、組織的調整都是重點,這是『生森の木』下個階段要努力的課題。」

接班傳承被看好,須留意數位化的腳步

黃雅慧則觀察,鄭安茹有領導特質,她嗅到傳產轉型的利基,知道碳排放是企業必須面對的問題,從氣候峰會到碳稅都可能衝擊英本原有產業,於是帶回國外經驗,幫助自家企業接軌國際,「英本兩代互動親密,走在同一條道路上且相互影響,這對接班傳承非常加分。」她建議英本多耕耘ESG市場,定位成高質感的環保精品,還可跨向海外市場。

由於綠建材需提出獨特銷售主張,最好多爭取認證以彰顯專業度;新產品市場案例不足,短期無法靠知名度被指定,務必跟銷售對象精準溝通;另外要先釐清定位,例如寵物市場是B2C、室內設計師或景觀店是B2B、特力屋等DIY居家修繕連鎖店是B2B2C;再抓穩品牌策略,例如民眾在特力屋所見,必須與室內設計師拿到的產品不同。更重要的是,客戶也需要被教育,尤其年長者對塑膠的成見根深柢固,要設法翻轉觀念,例如提供觸碰、試坐等體驗,頭城仿實木廠或可發展為觀光工廠,成為國人接觸生森木的接口。

「『生森の木』的國際化要提前部署,當品牌、技術、人才、製程、數位、行銷一一到位,『生森の木』能走得更遠、更好。」黃雅慧點評。

對於「生森の木」的未來,蔡崇欽用「新建材、新應用、新結構、新觀念」來闡述產品特質,他期盼「生森の木」成為戶外綠建材領導品牌,開拓過去沒想過的應用方向,不必砍樹就能滿足各種需求。

鄭朋仁認為市場定位最難,因此更需要貫徹信念︰「安茹設計的LOGO寫著『Save a tree!』一語道破『生森の木』的創立初衷。我期許大家少砍樹,所有企業共同追求永續經營,透過回收再利用,一起對環境好。」

鄭安茹感謝導師與顧問的啟發,讓她更清楚商業模式,數位化的目標也更明確。她點出接下來的目標︰「我想架設兼具ESG推廣意義的『生森木官網』,結合碳足跡計算,讓消費者知道透過自己的身體力行,可以少砍幾棵樹、為地球做出多少貢獻。『生森の木』將以建立綠色供應鏈、智慧製造和品牌獨立,做為長程目標,持續為地球努力。」

::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