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:::

零次方智能報工 啟動高碳排產業減碳之路

每次政府限塑令一出,塑膠製造業的形象就大打折扣,為了扭轉大眾的觀感,水順除了開發綠色產品,也帶頭減碳要做南部塑膠業的示範場域。透過零次方系統整合,從工單追溯每一個品項的平均生產時間及生產用電碳排,省下的電力成本就是提升企業競爭力。

政府計畫提供轉型契機

走進水順的樣品室,從塑膠農具、水桶、折疊椅到收納箱,在架上一一陳列,就像走進了家具賣場。創立於1980年的水順,以塑膠農具製造起家,從2009年自創品牌「好室喵」開始就不斷求新求變。為了擺脫價格競爭,水順導入設計與競爭對手差異化,並運用蚵殼或可回收材料進行生產,希望滿足消費者對綠色商品的需求,同時翻轉大眾對塑膠製品的刻板印象。

除了減塑,減碳則是水順的另一個重要目標。「塑膠業算是高碳排產業,」水順總經理黃英文表示,「塑膠是24小時連續生產,我們的碳排大概有70%到80%都來自電力。」去年加入N世代學苑實戰班,由零次方打造生產管理系統,即時監管產線效能,今年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「中小企業接班傳承數位成長計畫」提供良好的契機,水順希望能進一步做到生產設備的電力管理。

水順運用蚵殼或可回收材料生產綠色產品,希望扭轉消費者對塑膠產品印象

用系統排程提升生產效能

塑膠製造可分成五大流程:塑化、充填、保壓、冷卻、脫模,其中第一道步驟先將塑膠粒融化,必須經過高溫加熱,需要耗費大量電力。水順總經理特助鄭晟宏說,「過去只知道製造現場耗電量最大,卻不知道到底耗電在哪裡,只能看電費單上看到一個總數。」透過零次方導入智能電力管理系統,透過數位監測就能將生產設備的耗電量一個一個分列出來,作為小目標一步一步執行。「從小方向設備節電開始做起,一點一點累積就能夠節省到大方向都達到目標。」

零次方成立於2017年,從AI、數位孿生等前瞻研究,延伸觸角到工廠智慧製造。零次方執行長林書凡表示,取名「零次方」是希望將所有議題都回歸本質去探討,當初與水順合作也是回到問題的根源去解決。在第一次合作時,水順提出「希望做到像天眼一樣,從天往下看,就能一覽整間工廠的生產情形」,這次要更深入挖掘,「生產和成本之間,是不是還存在其他關聯性?」

零次方將兩個系統分別產出的生產和用電資訊報表整合,透過共同都有的「工單」數據,追溯每一個品項的平均生產週期,以及生產用電及碳排。發現可以找到哪台設備開啟卻沒生產,或者設備的生產參數不正確卻大量生產,這些都會造成額外的成本增加。原本排程是看到哪一台機台有空就做排程安排,但導入零次方的系統後,甚至可以進一步建議使用哪一台機器更省電或效能更高。

另外像是模具與機台的結合,比方A模具在甲設備生產,換到乙設備用電量卻變多,不同機台生產同一副模具,透過資訊系統比對,就能找出生產相同產品時,品質穩定但成本相對較低的生產方式。對企業來說,透過科學的角度進行數據分析,進行調整,自然獲利可以提高。

零次方將生產和用電資訊報表整合,透過共同「工單」數據,追溯各品項的平均生產週期

可視化後對用電斤斤計較

「我覺得數據在可視化之後,大家對這個數據就斤斤計較。」黃英文指出,節省一瓩、兩瓩或許不多,但以水順的設備數量,經年累月還是相當可觀。

水順資訊經理方振勇舉例,前陣子公司幫機台換了加熱管,耗電量比之前的舊設備減少25%,「當我們有這個系統之後,就會好奇是不是真的?」於是團隊從今年6月開始監看數據,長期換算下來發現其實省了35%,讓大家開始期待這個系統能正式上線。

還有一次是在驗證過程中,發現有部機台的用電量比前一天每小時差了5瓩,原本以為是數據出了問題,一問之下才知道,原來是機台出了問題,人員調了參數把溫度調高,但問題排除後卻沒有把溫度調下來。方振勇經理說,水順通常會連續兩、三天甚至一個星期都生產同樣的產品,於是團隊又測試將參數降下,驗證後發現不會影響生產,用電量又回到和之前一樣。「每小時差5瓩,一天24小時持續生產,一天大概可以節省120瓩。」

做南部塑膠業的示範場域

身兼臺灣塑膠製品工業同業公會副理事長,黃英文觀察,以南部業者來說,當政府有新計畫投入,他們比較會採取觀望的態度,「我們覺得有必要去做一些示範場域」。南部業者大多是家庭式工廠,如果水順能夠先建立出一個成功模式,之後其他業者導入,就不必投入那麼多時間嘗試錯誤。

不管是低碳或數位轉型,中小企業普遍面臨金錢、人力、技術能力等問題。每年水順大概會安排10到15次的工廠觀察,黃英文認為,水順以示範廠的角度,分享新近完成的計畫與成果,配合一些課程的安排,可以發揮擴散作用,吸引其他業者跟進。

綠色轉型趨勢不可避免

對於未來產業發展,黃英文認為,由於塑膠製品在媒體的形象不是太好,導致部分消費者開始抗拒塑膠產品,減塑這是不可避免的趨勢,業者勢必要開發綠色產品。另一方面,電費不斷調漲,包括碳費徵收,都可能增加企業的成本。

水順近年開始使用低碳材料,包括石化廠提供新配方原生材料,可以將加工溫度降低約15%左右,進而節省耗電量。或在美國UL綠能節認證的材料中,添加可以防霉抗菌的蚵殼,製造出精美又環保的塑膠整理櫃、收納箱或衣架。

「原本我覺得消費者對於環保這些事情,他不會願意多花一點錢去消費。」黃英文指出,使用綠能材料需要經過認證,取得成本較高,而量販通路的消費者對價格又較敏感,「開始和客戶討論的時候,我其實滿擔心這一系列產品會夭折。」等到實際進入賣場後,沒想到銷量卻不錯,顯示消費者的環保意識抬頭,也願意花費較高金額購買綠色商品。

黃英文認為,針對產業所面臨到的問題和瓶頸,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提供了一些很好的解決方案,也提供資源給少部分願意投入做示範的廠家,這是一個很好的帶動作用。然而,等到其他業者想要採取行動的時候,計畫往往已經截止,因此他也建議,「希望政府計畫可以持續投入,否則等到公司想要投入卻找不到相同資源,可能又有點退縮,我覺得很可惜。」

過去幾年,零次方走進超過100家工廠,以軟體開發結合顧問服務的能量,協助企業從生產溯源、智慧製造到落實減碳、ESG,今年也開始與國際接軌。林書凡認為,所有思考的核心議題會回到根本問題的解決。因此這次計畫最特別的是,不是補助採購系統或設備,而是輔導企業思考轉型中必須解決的痛點,並透過實際導入發現新價值,為企業帶來新的競爭優勢。

身為一個連續創業者,目前手上握有兩家公司,林書凡認為,當心中有個想法開始萌芽,並透過實際行動看到成果,就是他最大的熱情所在。在與產業互動的過程中,新創透過產品不斷修正,經驗與知識也能有所突破,也為產業帶來新的解決方案與提升效益。

針對產業所面臨到的問題和瓶頸,政府提供很好的解決方案及資源給願意投入示範的廠家

::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