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:::

大振豐洋傘以數位打樣與實體展店 滿足消費者個人化需求

3D模擬技術加速產業轉型

有「臺灣雨洋傘龍頭」之稱的大振豐洋傘,初期以自產自銷搭配自創展示架銷售,成功拓展傳統批發市場,在雨洋傘的市場上闖出一片天。103 年起發展客製化產品業務,並積極重建品牌知名度。為了建置一套 3D 建模系統以利快速打樣並提升效能,企業二代陳奕錩參與了 N 世代學苑,循著短中長期企業轉型目標穩步邁進。

從一台縫紉機、一部機車造就了今天的大振豐洋傘,這是一代創辦人陳生宏引以為傲的過往。在72 年,25 歲的陳生宏剛當完兵沒多久,就決定自行創業,且並非以當時盛行的「代工」起家,而是直接創立自己的品牌。近年儘管逐步交班給子女,但陳生宏仍天天朝氣蓬勃進公司,除了關心公司運作外,也近身觀察兒女的接班動態,要讓自己一手創立起來的招牌繼續耀眼下去。

 

標:憑日本職人精神與工夫 白手起家開創「傘的世界」

「我創業時就有一條龍的概念,所有製程都要自己把關才放心。」年少時就在工廠當學徒的陳生宏說,當時的老闆專做外銷給日本客戶的雨傘、書包等,有著「日本職人精神」的老闆對產品十分堅持且注重細節,做出來的產品幾乎零故障率,陳生宏深受影響,從裁布開始學了一身扎實的硬底子工夫。退伍後,他覺得自己有這麼好的技術不創業太可惜,於是毅然開創雨洋傘的世界。

創業約兩年,陳生宏因緣際會下認識了家庭與事業上不可或缺的好夥伴,婚後陳生宏專注於業務,太太則負責公司及家庭的各種大小事,讓他無後顧之憂努力衝事業。從傘的設計、顏色、種類等,陳生宏都一手包辦,他不甘於雨傘總給人「便宜、粗俗」的既定印象,決心要拉高傘的層級、以中高等級為主,自己來決定市場的價值。然而,市場反應不如想像中樂觀,中高價位產品的銷路不佳。

於是陳生宏自創了雨洋傘展示架,置放在百貨商場與經銷店,想不到效果出奇地好,加上他的傘價格雖然較高,但品質及售後服務都很好,靠著顧客的口碑,逐漸打開中高階市場。他常告誡員工:「要對自己的產品有信心,若一直擔心價格太高賣不出去,代表沒自信,很難走出自己的路。」陳生宏拜訪客戶一向親自親為,他認為要不斷傳達自家傘的優點與知識給客戶,才能逐漸擴大業務量與市場版圖。

▲陳生宏創立大振豐洋傘,並逐漸打開中高階市場。

除了他和太太,陳生宏的兩位女兒大學畢業後開始在大振豐任職,最小的兒子陳奕錩也於100 年一同接班。對於下一代提出的公司數位化轉型,陳生宏雖不至於反對,但不免抱持「拿出點成績再說」的觀望態度。對陳生宏來說,有溫度的服務很重要,他擔心光靠網路,會欠缺與客戶之間直接接觸的溫度,他的理想是在每一個鄉鎮都開一間直營店,以「鄉鎮特約店」、「城市專賣店」的概念在臺灣遍地開花。105年重新打造 1,700 多坪總樓面積的企業總部「大振豐雨洋傘文創館」,不只賣自家雨洋傘,也引進多元配件產品系列,當中不乏從義大利、日本等國進口,動輒 1、2 萬元以上高單價雨洋傘及雨具。

 

兩代之間,面臨新舊思維和經營方針的磨合

和許多二代接班近似,目前擔任大振豐協理一職的陳奕錩,學業完成後沒有立刻回家接班,而是選擇在外闖一闖,希望了解其他企業的運作方式。一開始他先到竹科公司上班,後來和幾個職場同事一起創業,然而創業之路不甚順利,正當他想離職之際,父親陳生宏詢問他是否有意願回來大振豐。「一家做了近 40 年的公司,一定有其優勢、也有缺點待改善。」100 年回到公司任職的陳奕錩亟欲做改變,但當他真正去執行時才發現有難度,除了公司已有既定流程之外,自己對這個產業的不熟悉也是關鍵,最終改變成效有限。基於對自家產業的不熟悉,陳奕錩選擇暫時不擔任管理職,而是從基層的業務切入,讓自己邊做邊學。前期他專注在重要客戶的關係維繫,後期便開始兼負行銷、公關等事務。

一二代接班經常面臨新舊思維和經營方針的融合挑戰,也在陳奕錩身上發生,他坦言與父親之間確實也遇到這樣的衝擊。父親的年代是一切以銷售為上,只要下游客戶把產品賣出去,賺得了營業額與利潤最重要,對品牌的概念較為薄弱;陳奕錩則看見市場局勢正在改變,認為應該要從 2B(對經銷商或批發商)的市場慢慢轉為 2C(對消費者)的經營,因此品牌很重要。「2C 的第一要件就是品牌的經營。」陳奕錩說,多數人講到經營品牌都會花大錢來運作,但他並不想這樣做,認為品牌的建立並不見得要花大錢,他寧可速度慢一點、思考與布局多一點。

 

開啟客製化產品業務 讓父親從不看好轉為支持

民國103 年起大振豐的業務部門擴編,將公司產品開發核心轉移至 2B 的「客製化產品業務」,開啟為各大品牌提供 ODM/OEM(委託設計製造/委託製造) 服務。「一開始父親也不看好。」陳奕錩說,因為客製化訂單不穩定且多為贈品單,不像傳統批發只要批給下游就能銷售。為了證明自己的策略可行,他自己勤跑業務,舉凡房仲業、汽車營業所等都不放棄,拜訪過後發現市場需求不小,之後他又透過經銷點的介紹得以拜訪總公司,進而逐漸闖出一番成績。陳奕錩以不動用公司資源的情況下,拿出優秀成績給父親看,原本不看好的父親竟改口:「客製化的業務可以多請幾個。」

「N 世代學苑計畫是朋友介紹給我的,他是第一屆的學員。」陳奕錩得知可藉由外部資源幫助公司,便欣然前往了解並積極提案。主要是因應現行客製化傘具業務推廣瓶頸,他希望數位轉型能串起客製化接案的流程,將平面轉變為 3D,以減少產品設計開發人員製圖時程、提升團隊成員效能;將面談改為利用手機就能立即溝通、完成客戶想要的產品。同時陳奕錩也持續推動展店與品牌再造工作,他希望品牌強化後能夠影響 C 端(消費者),C 端再去影響 B 端(下游通路商或批發商)。目前大振豐與多家品牌合作,都開始採取商品聯名方式,團隊也慢慢建立起這樣的行銷觀念,逐漸擴大「大振豐」的品牌識別度。

▲因應現行客製化傘具業務推廣瓶頸,陳奕錩希望數位轉型能連接到客製化接案的流程, 並藉助外部資源幫助公司。

藉助企業外部資源 專業建言引領數位轉型

陳奕錩說,報名 N 世代學苑起初是為了打造 3D 數位模型尋求資源,但也獲得了其他有形與無形的幫助。擔任數位導師的李世樑博士,依據大振豐的營運現狀,先協助梳理了企業數位流程與系統架構,發現大振豐雖然有在使用ERP(企業資源規劃),但並未串接會計帳,進項編碼也以流水帳為主,因此轉而建議把短期目標放在企業基礎資料清理為主。

此外,在原本預想的 3D 建模系統建置方面,大振豐也著手與長期研發 AR/VR(擴增實境/虛擬實境) 系統的工具廠商合作,規劃與建置過程由數位導師參與旁聽並提供建議。「ERP 比較像是協同作戰單位,也就是將製造部、業務部、採購部、財務部等,跨系統互相整合一起運作,但必須找到方法並且多練習,且花費的時間可能比較長。」李世樑建議先從編碼切入,之後再好好重整。「以往我們對新品都比較隨性或靠直覺開發,顧問建議要從建品號開始分類產品與細節內容。」陳奕錩也十分認同,往後需要調資料時,就能從 ERP 系統得知哪家店或哪個品項的銷售情況。

▲ 民國105 年創立的企業總部「大振豐雨洋傘文創館」,一樓門市專賣店不只賣自家雨洋傘,也引進多元配件產品系列。

 

設定目標往前邁進 將產品與品牌行銷全世界

基於「客製化產品業務」的成功,陳奕錩相信品牌形象一旦建立,商品定位會更加確立,在經營上會有正面的加分效果,也能加快展店速度。另外,他也重新建置品牌網站,加上廣告投放、社群媒體宣傳等,業績明顯提升。他認為,藉由網路傳播產品資訊,效果快速且顯著,業務在推廣產品時也輕鬆許多,陳奕錩也期待著用這樣有連動性的方式布局產品,能結合數位與品牌再造的雙重優勢。

循序漸進照著自己設定的目標走,對陳奕錩來說目前的成績還算滿意,關於公司未來的發展,他還有一些長遠的計畫。「品牌效益產生後,會先在國內拓展直營店,但長期目標則是外銷、做代理。」他以日本知名雨具品牌 Wpc 為標竿,希望印有「Tcfone 」logo 的大振豐也能像 Wpc 一樣,把品牌當作代理的模式行銷全世界。「目前首要之務就是把品牌的調性風格建立起來,當直營店也做出一番成績後,未來甚至連店都可以輸出。」對於大振豐的長期規劃與布局,兩父子的想法很一致,也正透過數位轉型之路,逐步實踐共同目標。

::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