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:::

三風食品建新廠,和麵粉結緣的三代家族以責任心傳承

導入系統產能升級,創新研發力打響品牌

兒時做饅頭、長大做麵條,三風食品董事長林昭榮與麵粉結下不解之緣。夫妻齊心創業,原在科技廠當工程師的兒子、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的女兒、為家族準備進修食品營養的兒媳,都陪著一起打拚。彰濱新廠啟用在即,在經濟部中小企業處N世代學苑陪跑教練,同時也是成真社會企業董事長王國雄的帶領下,導入ERP系統,並為新品策略找到方向。

「我一生都在摸麵粉!」三風食品董事長林昭榮爽朗地說,工廠會議室氣氛融洽得像家庭餐桌。這是個家族企業,雙親、兒女、媳婦全情投入,傳統製麵廠正努力轉型,要升級為數位製造。

林昭榮的父親是位勤懇的公務員,母親在南投霧社經營一間民生食堂,為了養育七個孩子,十幾年全年無休,從三餐賣到宵夜。她煮的大滷麵堪稱一絕,許多霧社人習慣以此做為早餐,好味道也成為不少遊客的霧社印象。

為了幫媽媽的忙,林昭榮每天放學從埔里買鴨蛋回霧社,還練就揉麵的功夫,會做饅頭與包子。看著母親疲累的身影,他心想︰「我將來要改行,讓媽媽享清福。」

婚後他選擇創業,麵粉是他最熟悉也最富情感的食材,決定在臺中大雅開辦製麵廠,1984年是三風的起點,以「風味好、風評好、風行全球」自勉。

 

接受客製化壽麵訂單,開發宮廟通路新客戶

創業初期,林昭榮與妻子江麗卿幾乎以廠為家,孩子累了,就用紙箱鋪在辦公室地板,讓4歲的姊姊帶著2歲的弟弟睡午覺,直到傍晚小娃娃才「下班」,由外婆接回家洗澡、餵飯。當年工廠天天加班,晚間11點半工人離開,夫妻倆繼續趕工,直到隔天早上8點工人報到,夫妻倆交辦工作後,可以小睡四小時,然後又開啟循環。

辛勤工作卻在開張半年時迎來第一張跳票,且金額超過資本額一成,面對重大損失,夫妻倆欲哭無淚。為了降低風險,林昭榮決定盡量開發可靠的客戶,於是他想起宮廟。

「神明聖誕、安太歲、點光明燈都會吸引大批信徒,三風可製作壽麵,讓宮廟致贈給香客!」他鎖定大廟為指標,臺中西屯區啟興宮是合作的第一間廟宇。這個創新做法在日益競爭的市場中,成功另闢一條通路,從此三風接受宮廟的客製化代工,各廟宇付款大都選擇現金或即期票,風險幾近於零。這個銷售模式打造出長銷品,利潤微薄卻聚沙成塔,每年的穩定銷量是工廠產線運作的基石。

▲ 三風食品以宮廟面產品起家, 近年致力創新,在聽取消費者回饋後,研發出各式新品都大受好評。

創業之初,麵條市場尚未飽和,三風早年內外銷約 7︰3,輸出以美國與歐洲為大宗。而今市場競爭,甚至不乏財團加入,三風內外銷各半,輸出以中國居冠,約占外銷三成,美國、以色列和澳洲各近兩成,東南亞以馬來西亞最多。除了生產自有品牌,三風亦接受OEM委託,內外銷各有三成及八成屬於代工業務。

 

以廠為家的孩子,不忍見父母心血付諸東流

或許是遺傳,或許是身教,林秀佩和林祺豪姊弟從小懂得「要幫家裡的忙」,重情與承擔是林氏家風,這份情懷在多年後,引領他們重回父母身邊。

林祺豪自臺大資工所畢業後,進入明基電通(後更名為佳世達科技)擔任工程師。每次返家,經常聽爸媽聊起「某某叔伯的工廠收攤了,因為孩子不肯接」,令他不禁思考父母投入大半生心血,會不會也是同樣下場。與妻子陳慧璇商議後,小倆口毅然搬回臺中,他進入三風陪父母打拚,太太則請調至金融機構上班,其後也回到工廠幫忙。

主修工業工程與管理的林秀佩,一畢業就遇到三風內勤有人離職,於是頂上幫忙,沒想到一幫就是20年。身為經理,她對廠務與財務最為熟稔。

▲ 三風食品創辦人林昭榮 ( 中 )、 二代林秀佩、林祺豪。全家人合力為三風食品開創新藍海。

林祺豪返鄉後,除了關注產業動態、加深對製程的理解,他開始架設網站,構思行銷、公關與研發;陳慧璇則投入市場與通路開發,負責補助計畫申請案的撰寫。最開心的是媽媽江麗卿,陪伴丈夫創業逾30年後,她終於交棒給兒女;升格當阿嬤的她有空便來工廠走動,尤其關注環境整潔,因為這是食品業的天職,更是工安的基礎。

林昭榮為人豁達︰「對於三風的接班傳承,我沒什麼不放心的,孩子書讀得比我多,認真上進,舞臺就交給他們吧!」

 

長期與產學合作,創立微打樣中心援助小農

林祺豪現任協理職務,他常想起父親所言︰「只賺毛三、毛四的微薄利潤,會讓企業經不起任何風險,寧可捍衛品質,維持中上價位,才有能力更新設備。」

但三風致力在口味上創新求變,長期與靜宜、中原大學食品營養學系產學合作,在不改機器、不改產線流程的前提下研發新配方,目前已累積上百種麵條的製造技術,例如青綠色香蕉的抗性澱粉含量較高,提前採收可製作成香蕉麵,由於GI值較低,對於糖尿病友較為友善。

農產品不可能像工業製品整齊劃一,那些長歪、偏小的格外品,還有生產過剩蔬果,最佳出路是二次加工,所以常有小農或民宿主人上門委託,請三風用他們的農產品製作麵條。考量製麵桶槽深度,至少需154公斤才足以攪拌,用此規模進行實驗,一旦失敗就損失慘重。林祺豪與父親商量後,決定成立「五公斤微打樣中心」,模擬製麵原理進行實驗,讓小農有能力參與。

包括藍藻麵、何首烏麵、菠菜麵、南瓜麵等都是成功案例,曾幫小農解決生產過剩的煩惱。2021年榮獲行政院農委會─銀髮友善食品評選為銀質獎的「臺灣小麥麵線」,係由三風使用臺灣小麥所製作,創意與品質齊獲肯定。

「三風沒打算從實驗獲利,我們收穫的是技術;希望一旦實驗成功,客戶願把量產委由三風製造,給彼此有進一步合作的機會。」林祺豪說。

 

報名 N 世代學苑,先學會用系統與機器對話

由於三風既未引進ERP系統,各部門資料也未連結,常出現重工現象,每張訂單至少被謄寫或輸入3至4遍,浪費人力又容易出錯。目前臺中廠產能已飽和,三風已在彰濱工業區興建新廠,屆時產線必須聯網,導入系統勢在必行。

因此,三風食品報名N世代學苑的初衷很單純,主要希望在搬遷新廠前,導入適切的數位系統。

▲ 未來在三風彰濱新廠,將建有兩條產線,一條是掛式的乾燥麵條,一條是非油炸沖泡式乾燥麵。

N世代學苑邀請成真社會企業董事長王國雄擔任三風的陪跑教練。製麵屬傳統產業,一般來說,二代更願意使用科學工具,想改良製程、用數據做管理,但當王國雄發現輔導時,一代也跟著旁聽,他覺得相當可喜。

「我告訴大家,ERP系統功能不僅止於處理進銷存,一定要盡早養成使用它的習慣,未來企業壯大引進新的系統,也不會感到畏懼。」王國雄請ERP廠商前來介紹功能與表單,並帶領三風團隊思考相對應的問題、檢視可行的做法,「我們不追加開支,只是物盡其用;我判斷,這套系統用到三風營業額翻五倍都沒問題。」

他建議三風,數位化至少應達成兩項目標︰能對訂單做個別成本計算,以及將POS(銷售時點情報系統)與ERP連結。他特別點出,B2C的零售端不可不知庫存,目前門市銷售未與內部系統連結,「這很危險,一旦門市增加,庫存勢必大亂。」

王國雄描繪理想的數位化情境─透過系統連結,門市結帳一刷條碼,庫存會自動減量,當庫存減少至設定量,系統會自動下單完成叫料與排程。

目前林祺豪將數位化分為兩階段:第一階段是導入ERP,他選擇不架設機房,系統直接上雲端,省下硬體費用,只需支付雲端服務費;第二階段做產線串聯,費用視工廠狀況而調整。

 

累積近 40 年的製麵技術,打造新廠重「心」出發

在三風的彰濱新廠,建有兩條產線,一條是掛式的乾燥麵條,一條是非油炸沖泡式乾燥麵。前者流程已重新梳理得更符合自動化,將在兩年後逐步取代臺中廠,總產能提升近四倍,負責製造新產品沖泡式乾燥麵。

林祺豪認為乾燥麵比泡麵更符合健康概念,沖泡則比煮食更符合忙碌的現代人,省去清洗鍋具碗盤的麻煩。在獲得全家人的共識後,決定以三風的名義推出新產品,促使消費者建立品牌印象,讓大家認識這個「老牌新品」。

王國雄給三風食品四個建議,包括先擴大建廠再慢慢打開產能、從傳統管理跨向數位管理、從微利代工跨向品牌經營,以及不疾不徐進行接班布局;至於新品行銷策略,應鎖定「在臺灣」、「年輕化」和「社群發酵」。

為推出新品做準備,王國雄專程替三風團隊開設一堂「如何創造品牌」的課程,介紹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的微笑曲線,「中間最低點是製造,附加價值較低,兩端高點是設計與行銷,進一步剖析就是研發與品牌。」王國雄特別提到,很多OEM工廠想拓展品牌,卻怕顧客流失,不妨參考華碩的切割策略,品牌由母公司華碩負責,代工就交給子公司和碩與永碩。他以這個成功範例,來消弭三風潛藏的不安。

林祺豪很感謝王國雄顧問提點,「在競品出現之前,正是三風打響品牌的黃金時期,等競品出現,再去接代工不遲。」

▲ 在王國雄提醒下, 林祺豪理解到 , 在競品出現前 , 應該先全力打響品牌。

推展數位的過程中,當然會遭遇挫折,主要來自資深員工對電腦的恐懼,林秀佩回憶推動ISO認證時,作業員阿姨很抗拒寫字,連簽名都不樂意,需要不斷教育與提醒才能順利進行。在這次的轉型計畫裡,林祺豪請廠商幫忙,務必讓介面簡單,盡量少打字,用友善易懂的觸控介面來提高使用意願、減輕資深員工的心理壓力。

未來還會建立教育系統「三風大學」,把工安、行銷、客服、性騷擾防治等資料上架,員工憑帳號進入,後臺可檢視上課時數,提供線上測驗,以規範員工定期上網複習,新進人員也能據此學習。

「三風老董的心態很開放,願意放手讓兒女成長,捨得下放權力;二代則擅長省思,在接受教練與專業工程師建立系統概念的同時,不忘檢視三風的流程。」王國雄觀察。

近三年,三風的研發奏效,營業額已成長2.5倍,不僅新品立大功,在電商通路推廣自有品牌的部份業績也逐年成長。

如今三風正逢擴廠之際參加N世代學苑,在林昭榮開創及累積的經驗下,又汲取外部的數位化思維與實戰經驗,能為推動傳統產業數位化帶來什麼樣的火花,相當令人期待。

::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