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:::

銳泰精密再優化,為智能廠建立產銷模型

隱形冠軍智造轉型,邁向工業4.0

銳泰精密是臺灣手工具智能化的先驅,經由N世代學苑的歐俋伶陪跑教練輔導,針對橫跨嘉義大埔美智能廠、連續委外及銳泰臺中總部的製造流程做診斷,致力優化現有數位工具,並建立產銷模型與溝通方式,以協助二代接班傳承,讓銳泰精密更上一層樓。

臺灣是手工具製造大國,在中高級手工具代工產值居全球之冠。銳泰精密是全球五大套筒品牌代工廠,創立於1984年,董事長游祥鎮從年輕就想建造世界第一的套筒工廠,因對品質有信心,不甘削價競爭,一度經營得很辛苦,所幸時間印證了實力,具OEM與ODM能量的銳泰,通過日本市場考驗,立足歐美,面向世界,締造傲人的事業版圖,產品幾乎百分百銷往國外,直接外銷與間接外銷約6︰4,其中美洲占40%,歐洲和亞洲各占30%。

65歲是許多人設定的退休年齡,游祥鎮也曾想過是否該把錢留給孩子,思考後決定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,配合政府的智慧機械領航計畫,斥資8億元在嘉義大埔美精密機械園區興建上萬坪智慧廠房,成為臺灣首家套筒智慧製造廠,目標是配置127支機械手臂做自動化生產。

▲ 游祥鎮董事長眼光獨到,二十多年前已引進自動化倉儲管理系統。

這項壯舉不是游祥鎮人生頭一遭,早在1997年,銳泰投資2000萬元引進自動化倉儲管理系統,是當時資本額的四倍,事後證明他眼光獨到,這項投資迎上千禧年之後銳泰的蓬勃發展,為企業做了最佳決策。

如今,銳泰成為全球五大知名套筒品牌的代工廠,更是美、俄最大工具類電商,及德、巴最大居家用品商的供應商;銳泰所製造的工具在F1賽車及雙B名車的維修場上,都看得到它們的蹤跡。

 

父子都是鐵漢,兩代聚焦同一個夢想

游文元是看著爸媽趕工的忙碌身影長大的。兒時他常和員工的孩子在棧板間嬉戲,像小猴子跳來跳去,「我父親總是以客為尊,又重視員工,兒子還要排在妻子後頭。」游文元觀察,這也讓他理解父母對經營自家企業的用心,更奠定他幫忙家業的決心。

游文元自臺科大機械系畢業後,便前往德國留學,繼續攻讀電機與資訊科學的學位,以便未來在導入工業4.0時有足夠的基本概念作為支撐。

長期受德國文化薰陶,游文元相當敬重德國人對品質的堅持,在這一點上,他認為父親游祥鎮也不遑多讓。他曾目睹某件工具組在箱內的擺放方法歷經多次討論和打樣,客戶明明已經滿意,游祥鎮卻覺得還能找出更佳擺法,要讓空間最大化,可容納最多品項、排列得更美觀,同時讓工具放進箱體後,卡榫位置和鬆緊度恰到好處,為此表示願意繼續打樣給對方看,這種不惜時間與成本也要追求完美的態度,連客戶都折服。

▲ 銳泰製造的手工具及套筒扳手是許多維修師指定的工具。

「我父親追求品質,數十年如一日,這是銳泰的核心價值,也因此贏得顧客的尊重與信賴。」

游祥鎮、游文元父子倆,對事業頻率相同,因此能清楚聚焦在同樣夢想上,他們都希望讓大埔美智慧工廠運轉得更順暢,讓銳泰精密持續進步。

 

善用邏輯思考,二代領導團隊已成形

有多年學習的理論做基礎,再與第一線實務相結合,讓游文元在經營管理上頗有自己的一套方法。對銳泰這個年齡比他大的企業,他選擇從技術面與生產流程切入,並建立決策樹,協助團隊找到邏輯思考工具,讓所有人跟上討論的腳步,一起做全方位的思考。

此外,心理素質良好的他堅信,任何改善在成功之前,遇到阻力都是正常的;主導人必須「當責」,才能起到帶頭作用,讓新廠區的風氣積極而正向。

▲ 讓大埔美智慧工廠運轉得更順暢,是二代游文元的使命。

像是兩年前他返臺時,大埔美工廠已建造完成,運作之初有許多需要調整之處,他決定親下現場發掘問題。他就發現,製造套筒必然會遇到鐵屑殘留,以往用人為力量吹掉就好,但自動化該如何處理?親自研究過機械型錄與產品後,他找到解決的理想時機與做法,在刀片車削時調整轉速,讓表面光滑完美之餘,還能讓鐵屑切斷噴開而非殘留在車臺上。

當機器開始量產,游文元則致力於標準化,並要求每次嘗試新做法的時候,必須把不同過程的新數據記錄下來,以利後續找到最好做法,正確訂立SOP,這是他從德國學來的經驗,「無論規劃時如何力求完美,難免仍有疏漏,不妨先求有再求好,持續修正到最好。」

他很清楚,身為董事長的兒子,他才能如此年輕就握有決定權, 但希望這「特權」並不是能讓自己便宜行事,而是在改善案遇到阻力時能夠有足夠的動能繼續堅持下去,「 時常半夜醒來,我會想著某個問題如何解決,想著想著,天就亮了,這也是為何我通常能很快排除問題的原因。」

 

產銷流程待檢視,自動化非一蹴可幾

承襲父親對員工的疼惜,游文元對新舊人才同樣珍視。為幫助銳泰進行數位優化得更徹底,他帶領二代團隊參加「N世代學苑」,尋求專家的指教,從接班傳承和數位成長的雙重角度,檢視企業的不足之處,以便迎頭趕上。

「N世代學苑」邀請智炬科技總經理歐俋伶擔任銳泰的教練,做為游祥鎮信賴的專家,她很快就對二代經營團隊有了深入的瞭解,也從他們的描述中,得知製造流程頗為複雜。

歐俋伶發現,銳泰的委外比重原為七成,當中鋼送出原料,銳泰把前段製程交給三個委外廠,現在這個環節回歸至大埔美智慧工廠;中段有連續委外的製程,必須面對多家協力廠,時程掌握是關鍵;後段製程回到臺中太平總部,進行包裝與出貨。如此往復繁瑣的流程,變數相當多,也形成管理上的痛點,透過教練協助進行梳理,設法串起各環節,目前委外比重降為四成,銳泰對鍛品的追蹤更即時,改善了流程複雜掌握不易的問題。

▲ 創新是銳泰精密的核心價值,也是團隊夥伴奮鬥的目標。先動之以情,再曉之以理,這是協助師傅接受數位化的不二法門。

此外,大埔美B棟廠區建置了智能化生產模式,這是銳泰前所未有的做法,要讓機器相互溝通,從送料到線上檢查都由機器手臂自動完成,再透過物流線與自動倉儲協作。自動化並非把機器和系統安裝好就能上線,工作人員須接受教育,若是老員工,還得幫助他們適應自動化產程。40個工作站的模具要能相互切換,無論使用哪一個機臺,製造出來的成品要完全一致,因此部件工具、參數值、程式撰寫都必須標準化。銳泰擁有優秀的專業能力,但在協助員工適應新做法、針對瓶頸做溝通上,仍有進步的空間,這也是教練指點的方向。

 

自動手臂高效率,打破經濟批量限制

游文元對效率的良窳極為敏銳,例如保養點檢時,以前由機臺工人推著油車去打油,經他改為中央統一補油,效能更為提升。加上教練歐俋伶的協助,銳泰改革的成果不斷湧現,製程改變讓生產製造更有效率,例如銳泰在戰略室設有半面牆大小的數位顯示看板,這是數位優化增加的系統設備,管理團隊從中發現廠端的製造速度有四個起伏,半自動化產線只要有人離開,速度便受影響,於是銳泰改變管理方式,在上下午各訂出10分鐘休息時間,讓同仁集中在這段時間去喝水、小憩、上洗手間,果然取得改善,讓產線速度趨於一致。

同時,數位優化後,能帶動委外加工的管理,讓鍛品追蹤更易掌握,憑藉互聯網與戰略室的設備運作整體效率看板,分析後即可做科學排程。大埔美工廠有自動化及半自動化兩種產線,以往根據經濟批量決定產線,但自動手臂讓換模時間從30分鐘縮減為1.5分鐘,換模不再是壓力,如今小批量也能上自動化產線,原本要做至少90天的訂單,可在45-60天就完成。

▲ 在戰情室的設備運作整體效率看板前,數據會幫助管理者做出正確判斷和科學排程。

二代團隊的實事求是也為變革帶來正向力量。在銳泰擁有八年資歷的管理部經理魏震宇,本職學能是財會,智慧工廠落成後,便從總部臺中南下推動廠務。做為數位轉型的傳道者,魏震宇深知要加強溝通,才能說服大家共同投入,在二代團隊裡,他扮演向上及向下溝通的要角,同時也是游文元最貼近第一線的重要幕僚。

「該改變、該推行的,背後都有清楚的目的,我習慣誠懇說明,讓對方知道這樣做會更好。比方說,從人工換模變成機器手臂換模,任誰都知道效率會變好,但老師傅擔心被取代的心情不能不顧慮;如果老師傅對數位化抗拒,我會先動之以情,喚醒同舟共濟的精神,再曉之以理,拆解數據讓對方明白自動化的效益,多數人會放下心結,問我該如何配合。」

另外,推動改革前,數據的收集和解構非常重要,游文元在這方面則倚重資訊長李連峰。李連峰在二代團隊裡,不僅是資訊的提供者與解構者,也是團隊轉動的樞紐,他進入銳泰七年多以來,致力於系統化的推動和整合。他曾是銳泰參與臺灣傳產製造與轉型「水手計畫」的主持人,身為程式語言專家,在數位轉型的戰役裡,他的角色不可或缺。

「我負責把生硬的程式語言變成大家看得懂的東西。管理者與執行者之間若有認知落差,我能用數據分析幫上忙。」李連峰解釋。

就此,游文元、魏震宇和李連峰組成超強二代團隊,他們分工明確,像是李連峰就相當贊同游文元對標準化的堅持,「因為標準化是數位化和智能化的前提。」

▲ 創新是銳泰精密的核心價值,也是團隊夥伴奮鬥的目標。

李連峰提到,經營幾十年的老公司很難避免一物多料號的問題,甚至連製程代號也可能重複,因此在數位化之前,必須靠人力去做資料清理,如今銳泰修正資料並讓製程標準化,將來業務做報價單,有類似製程或可量化的工序,即可調出資料參考,快速產出物料清單(Bill of Materials, BOM)與估價單,「以前做一份複雜的報價單,需要三至四個工作天,數位化成熟後,兩小時完成。」

 

教練傳幫帶,人,才是數位轉型之本

看著銳泰在N世代學苑的輔導下,正一步步走在數位優化的軌道上,歐俋伶也頗有感觸。她為這趟任務歸納出三個核心精神─「傳」出智慧、「幫」出成長、「帶」出文化,「這次輔導的重點在檢視產銷流程,希望建立產銷模型與溝通方式,並把現有的數位工具優化,」歐俋伶提到,經過疫情催化,多數企業已理解不改變是不行的,「配合N世代學苑實戰班,由二代擔任產銷專案的PM是很好的歷練,做為陪跑教練,我和團隊一起看數據、找問題,也感受到他們的年輕活力。」

身為流程診斷大師,歐俋伶提醒大家,數位化絕不是對立,她建議先信任老員工,梳理流程後建立know-how,將單部門系統予以串連,並提升機器效能。她重申,不是打掉重來,而是把數位工具優化,把排程和規劃納入系統,將來就算組織擴大也足以支應。

就歐俋伶看來,銳泰的表現說明了虎父無犬子,儘管溝通難免有衝突,幕僚有時變成夾心餅乾,但裡頭蘊藏的是兩代的認真與堅持,大家都認同董事長的數位轉型布局,這樣的火花不足為懼,反而能從中看見彼此的成長。

「銳泰讓我深刻感受到,人,才是數位轉型之本,」對於銳泰,歐俋伶如此註解。

:::